(文字 | 叶双休 图片 | 刘懿娴 审核 | 刘进)4月9日,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李大鹏走进信息学院2024级《形势与政策》课堂,为信科2401、2402、2403班的同学讲授了一堂主题为“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”的课程,带领学子了解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,分析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农业强国建设,思考作为华农学子在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。
李大鹏从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引入,明确粮食安全的定义,并强调除了产量外,还需解决营养不良这一“隐性饥饿”问题。通过观看严建兵校长在全国两会上的发言,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。
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李大鹏解释道:“目前我国的白羽肉鸡种源100%依赖进口,不少蔬菜种子也面临着‘卡脖子’的问题。”李大鹏提出,建设农业强国要确保供给保障强、科技装备强、经营体系强、产业韧性强、竞争能力强,对外要有高水平反制能力,对内要有高质量自给自足。
针对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问题,李大鹏以水产养殖为例,展现了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。李大鹏强调,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掌握新技术、新理念的高素质人才,作为华农学子,同学们应该担当起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重任。
信科2401班何嘉梁同学在听完课后感慨道:“在李校长主讲的《形势与政策》课上,我对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坚定了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的信念,认识到作为农业大学学生的担当与使命。”信科2402班丁思阳同学也表示收获颇丰:“李校长在《形势与政策》课堂上的知识传授,让我对当今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,时代赋予农业领域无穷机遇和挑战,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征程任重而道远。”